我们的都知道20 世纪八十年代初,半导体行业看似稳定,却在酝酿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。
当时,政府与军事订单中的大型机依旧是市场主流,日本公司凭借存储器如日中天。芯片的日子似乎一片平静。但在太平洋东岸的硅谷,有一些人却在准备把半导体行业整张桌子掀掉。
cpu战争三十年
如果从最终的市场结果来看,这场行动可以被简单定义为微型计算机兴起,大型计算机衰落。但在 pc 进入千家万户的巨变最终达成前,各路人马还需要做很多准备。比如微型存储、操作系统、显示设备、软件开发等等。
而在芯片领域,最关键的准备就是微型处理器——也就是今天人尽皆知,每家都有,并且成为国际科技博弈核心的—— cpu。
cpu 这个如今被认为是芯片产业珠穆朗玛的存在,当然不是一朝建成的。在它的崛起与成型中,有相当多的技术与产业必然性,也充满了商场上兵不厌诈的征伐。回看 cpu 与家用计算机的历史纷争,对于理解今天的芯片产业规则至关重要。
而这一切,要从 ibm 筹划进入微型计算机市场说起。
如今 ibm 已经退出了 pc 市场,但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 pc 时,会认为是 ibm 奠定了它的基本形态与产业规律。与苹果的封闭战略不同,80 年代初的 ibm 破天荒地打算用开放生态与产业合作的方式完成 pc 生产。而当时硅谷能够提供微型处理器的最佳选择,就是诺伊斯、摩尔、格鲁夫从仙童出走后创立的英特尔。
早在 1971 年,英特尔就制造了第一款 4 位处理器 4004,随后不断进化,到 1978 年已经发布了 16 位处理器 8086。1981 年,蓝色巨人 ibm 选择将 8086 衍生出的 8088 作为自身产品的处理器,这在后来被称为 " 英特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胜利 "。
当时参与这个选择的所有人可能都不会想到,一个行业标准就此诞生,一场美国反超日本的半导体战争宣告打响,一个 pc 和互联网支撑的时代随之到来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